教育 首页 > 科研教育 > 教育
【科普】勿以疝小而不为——疝气的正确认识、预防与应对
发布时间:2025-02-14来源:浏览:


  01什么是疝气

  疝气,医学上全称为腹外疝,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,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,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。简单来说,就像是肚子里的东西“跑”到了不该在的地方。常见的疝气类型有腹股沟疝、股疝、脐疝、切口疝等。其中,腹股沟疝最为常见,多发生在男性患者身上,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,站立、咳嗽或用力时突出,平卧或用手推送时可回纳腹腔。

  

  02疝气的成因

  ① 腹壁强度降低:这是疝气发生的基础因素。先天性因素如鞘状突未闭、腹白线发育不全等;后天性因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、外伤、感染、年老体弱、肥胖导致肌肉萎缩等,都可使腹壁强度减弱,从而为疝气的发生创造条件。

  ② 腹内压力增高:是疝气发生的诱发因素。慢性咳嗽、长期便秘、排尿困难(如前列腺增生)、腹水、妊娠、婴儿经常啼哭等,均可导致腹内压力增加,促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从腹壁薄弱处突出,形成疝气。

  

  03疝气的症状

  ① 可复性肿物:初期,患者通常会在腹股沟区、腹部等部位发现一个可复性肿物,这是疝气最典型的症状。肿物在站立、行走、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或增大,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可缩小或消失。

  ② 局部坠胀感:随着病情发展,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坠胀不适,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,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。

  ③ 疼痛:如果疝气发生嵌顿(即突出的脏器或组织不能回纳),会出现剧烈疼痛,同时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腹胀等肠梗阻症状。嵌顿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肠坏死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,危及生命。

  

  04疝气的危害

  ① 影响日常生活:疝气导致的局部坠胀、疼痛等不适,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,如行走、运动、工作等造成一定影响,降低生活质量。

  ② 引起肠梗阻:当疝内容物为肠管时,一旦发生嵌顿,肠管会因血液供应受阻而出现肠梗阻,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、穿孔,需要紧急手术治疗。

  ③ 影响生殖系统功能:对于小儿腹股沟疝,若疝内容物为睾丸或卵巢,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;对于成年男性,疝气可能会影响精索的血液循环,进而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生殖能力。

  

  05疝气的治疗

  ① 手术治疗:是治疗疝气的主要方法,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、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等。手术的目的是关闭腹壁缺损,防止疝内容物再次突出。对于大多数疝气患者,手术是治愈疝气的有效手段。

  ② 非手术治疗:主要适用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,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,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,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,防止疝块突出。此外,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,也可使用疝带压迫疝环,阻止疝内容物突出,但长期使用疝带可能会导致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,增加手术难度。

  06疝气的预防

  ① 增强腹壁肌肉力量: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仰卧起坐等,可以增强腹壁肌肉的力量,提高腹壁的强度,降低疝气的发生风险。

  ②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:及时治疗慢性咳嗽、便秘、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,避免腹内压力长期升高。

  ③ 避免重体力劳动:搬运重物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,避免突然用力增加腹压。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,应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休息时间。

  ④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保持均衡的饮食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防止便秘;戒烟限酒,避免剧烈咳嗽;控制体重,避免过度肥胖。

 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,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立即危及生命,但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。因此,了解疝气的相关知识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疝气的症状,应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。

  

  

  

  供稿:普外科三病区   郭心怡

  


版权所有: 颍上县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  备案:皖ICP备15025415号-1     公安备案号:34122602000431
医院地址: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甘罗路566号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咨询电话:0558-2826093